|
1月14日下午,上海大学神经药理学和毒理学实验室于宝山校区生命大楼800会议室举办了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项目的交流会。会议由我校吉永华教授主持,到会专家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汪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丁晶,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王中峰研究员和王云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李胜天副教授以及华山医院的两位神经外科医师。
会议首先由吉永华教授致辞,他特别强调了癫痫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即"什么研究都能丢但癫痫研究不能丢"。随后由项目各课题组长对其研究计划做介绍,并进行了热烈探讨。其中,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丁晶医师提出:对于癫痫治疗应当做到"纲举目张",即癫痫的隐源性、特发性(原发性)、症状性和偶发性,这为癫痫的鉴定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王云课题组成功构建了CTZ、PTZ、Pilocapine等慢性癫痫动物模型,研究了突触外GABA受体在癫痫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我校朱红艳副教授也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其中提到一封来自广西南宁科研工作者的求助信引起了高度关注:信中描述了一名1岁4个月的广西患儿,出生后3天出现癫痫样发作,10天后被确诊为小儿癫痫,每天发作100多次,各抗癫药物均难以控制。经检测患儿基因SCN8A出现杂合核苷酸变异(c.1221G>C,p.Leu407Phe)。这一临床病例提示钠通道的基因突变与难治性癫痫脑网络异常的重要关系。
最后,由吉永华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他认为此次会议的意义在于临床与基础的紧密交融和结合。有趣地是两者殊途同归,临床研究通常面临3个问题:何时出现的癫痫症状;怎么治疗癫痫症状;何种药物或手术治疗;基础研究同样面临3个问题:癫痫是什么;为什么会诱发癫痫;怎么治疗癫痫。此外,"研究项目确立如同写文章,即题目是灵魂,摘要是骨架,结果是血肉,而此次交流会就犹如重大项目的摘要一般,起到了骨架支撑作用"。吉教授最后谈到:处在新时代研究工作者应当摆脱中国人非黑即白的传统思维,以不同的哲学视角寻求研究的突破点。
此次交流会的举办明确了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干预项目的研究计划和安排,确立了各课题组间的合作关系,为重大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
上一条:2010级本科生举行年级大会
下一条:哈佛大学Saumya Das教授作客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