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中华全国学联发布了《关于颁发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创新奖的决定》,我校15级本科生焦冠铭喜获该奖,上海高校本科生仅有两名获奖。中国青少年创新奖是按照邓小平同志遗愿,面向青少年设立的崇高荣誉。
焦冠铭,我院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2017年暑期,他代表上海大学参加"全球重大挑战论坛"壁报展示;是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奖团队成员之一;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荣获二等奖。他曾获得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人才学院和志愿服务活动,是人院第十期学员,是原上海大学蒲公英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参加"我青春,我健康"大学生青春健康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全国二等奖。
以前的焦冠铭绝对不会认为自己会走向科研之路,大一时,他对自己说:"我要考好每场试,我要享受每天在图书馆的感觉。我要做去图书馆最多的学生,我要争取保研,同时我要看国内外名著,转遍上海周边的景点"。一年后的他,再回首,发现可能只去过十小时图书馆,其余都在实验室;课外读物没读过一本,有的都是专业课与文献;名山大川只在电影里看过,实验室仪器倒是天天见面。显然易见地,这一年里有两个契机转变了他的想法,一是因为"挑战杯"赛事,二则是遇到了为他开启学术大门的导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教授肖俊杰。与肖老师结识于学校创新思政课《创新中国》。焦冠铭至今仍记得那节课的主题是:"人类可以自己创造自己吗?"那时的肖老师有着"上大都教授"的头衔,洋洋洒洒地做了一堂漂亮的讲座,魅力四射,他被征服了。焦冠铭父母都是学医出身,肖老师关于心脏领域的研究点燃了他对于生命科学的向往。
在进入实验室最初的几个月里,焦冠铭度日如年,干干杂活。比如搬搬东西、洗洗试管,跟着学姐学长晃来晃去。一直很向上的他,看到自己停滞不前,内心十分沮丧,多次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块料。慢慢地,实验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学长学姐也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终于有了实验可以做,而这个过程他用了几乎半年时间。实验室的工作量十分的大,每天凌晨一两点是常态,全年只有寒假有十几天的假期,三个房间的空间步数都走到两三万,加上还有正常的课业负担,他很多作业都是早上在食堂写完,比他大一届的学长学姐有的慢慢离开了实验室,他凭着他的"厚脸皮"最后坚持了下来。大一结束至今,焦冠铭再也没有"可以放假"的寒暑假,从一无所知到融会贯通,从实验室的"外人"到可以信任的弟弟,从学院预赛走到全国决赛,他收获了很多。
焦冠铭分流时选择进入我院,学院为分流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推行本科生班导师制、科研导师制,鼓励和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参加校内、校外学科竞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始终把培养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作为学院目标之一,生科人也是频获佳绩,人才培养成效凸显。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人身体里的多种调控系统,太多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实验室、挑战杯加肖老师"的组合推动了焦冠铭的大学生涯,让他在上大科创育人的平台上发现兴趣、找到目标,这也是驱动他人生进步的最大因素。生命科学如此美丽,是这个实验室带他走上科研之路。再次祝贺焦冠铭喜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上一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心血管团队参加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学术大会并获奖
下一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肖俊杰教授受邀发表评述“心血管医学在中国:健康中国2030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