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心血管研究所肖俊杰教授团队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发现抗菌肽可以保护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明确其起效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Cathelicidin-Related Antimicrobial Peptide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抗菌肽保护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为题于2019年2月2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BMC Medicine。该杂志的最新影响因子为9.088,5年影响因子为9.41。论文链接: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19-1268-y。上海大学贝毅桦副教授、江南大学潘礼龙副教授、上海大学周秋莲博士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上海大学肖俊杰教授、江南大学孙嘉教授为论文并列通讯作者,上海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随着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搭桥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得以改善。然而,心脏缺血后再灌注会引发氧化应激、炎症、钙超载、能量代谢紊乱、心肌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使得部分心肌损伤反而加重,长期发展还会导致心室重构乃至心力衰竭,这也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及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Cathelicidin抗菌肽是一类宿主防御肽,在炎症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Cathelicidin抗菌肽被报道参与调控炎症和微血管功能,但其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发现,Cathelicidin抗菌肽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和循环血中均显著下调,外源性添加Cathelicidin抗菌肽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反,抑制Cathelicidin抗菌肽进一步加重损伤。机制研究发现:Cathelicidin抗菌肽通过激活AKT、ERK1/2信号通路、促进FoxO3a磷酸化及出核,发挥抵抗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此外,该研究发现Cathelicidin抗菌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入院时的血清中显著下调,Cathelicidin抗菌肽/中性粒细胞比值与心肌梗死患者一年后死亡或再入院的发生呈负相关,这将有助于提示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Cathelicidin抗菌肽通过抵抗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未来将有望通过临床转化将其应用于防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力衰竭。
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以及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也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的大力资助和支持。
|
上一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国际合作取得成效
下一条:学院非编码RNA与癌症实验室硕士生在Oncogene上发表论文